| |||||
|
|||||
新華社成都9月5日電(記者葉含勇、胥冰潔、楊進)“太方便了,太高興了!”9月5日中午,四川甘孜州磨西鎮幸福新村(一期)安置點,“新村民”歐陽敏走進自家三層小樓宅門時,依然有些激動:“從新村開建就一直盼望著,過幾天再簡單添置一些廚衛設施和生活用品,我們就搬新家!” 歐陽敏的家此前在磨西鎮摩崗嶺村。2022年發生的“9·5”瀘定地震,造成了11萬余人受災,5萬余間房屋損壞,道路、通信、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她和家人在家園被毀后,自愿選擇參與了統規統建安置房項目。 漫步幸福新村,以傳統川西民居為藍本,融入當地彝族、藏族傳統元素進行的造型設計,讓這里的地域文化特色很鮮明。水電七局現場項目技術負責人杜安朋介紹,新村安置房建設優化景觀設計和生活配套,規劃建設產業配套設施,今后將推動各處遷來這里的800多名“新村民”實現“安置+產業”融合發展。 圍繞“一年局部開放、兩年全面恢復、三年實現提升”目標,甘孜州已規劃實施景區恢復和產業發展項目24個,正在加快景區旅游廁所、停車場、觀景臺、步游道等配套設施恢復重建,爭取實現海螺溝景區今年底局部開園。 歐陽敏說,古鎮是通往海螺溝景區的“大門”,住進新村后,她最想開一家民宿,亦住亦商。這其實也是災后重建以來很多受訪群眾共同的“夢”。 在瀘定縣住建局等部門協調下,天池山組群眾全部參加統規自建,在安置點建起一幢幢3層彝家風格的小樓,目前正在實施小區路面硬化等配套設施施工。 地震發生后,甘孜州堅持科學化組織統籌,清單化抓建項目,精準化保障民生,精細化拼盤資金,規范化監督管理,全力推動住房重建和城鄉建設、景區恢復和產業發展、地質災害防治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等恢復重建工作提速增效。 網址鏈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667878?d=134b2f9&channel=weixin | |||||
【打印】【關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