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中國電建隨著“一帶一路”奔跑,打造了一系列惠及世界的精品工程。今天,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參建的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開通運行,印度尼西亞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中國高鐵首次出海 中國電建不辱使命 雅萬高鐵開啟了印尼-東南亞的高鐵時代新篇章。作為新時代中印尼發展戰略對接和務實合作的旗艦項目、“一帶一路”倡議標志性項目、國家對外投資優先項目、中國高鐵“走出去”先行項目,東南亞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鐵,也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中印尼兩國人民十分關注,兩國領導人高度重視。 2015年4月出訪印尼時,習近平主席和佐科總統共同見證項目簽署。2022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和佐科總統共同視頻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行。佐科總統表示,雅萬高鐵是印尼快速發展的象征,要使其成為兩國友誼的又一豐碑。 雅萬高鐵正線長142.3公里,鐵路沿線設哈利姆車站、卡拉旺車站、帕達拉朗車站、德卡魯爾車站等4座車站和德卡魯爾動車段。中國電建負責施工線路起點至DK85+046部分線下工程和全線鋪軌工程。 中國電建深刻認識項目的特殊性,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直面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積極主動,認真負責,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開展了大量工作,全方位做到了思想到位、行動到位、職責到位,以施工組織設計為主線,以標準化管理為抓手,統籌資源整合、現場管控、驗工計價各環節,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了各個節點重大突破。 建設過程中,共計收到國鐵集團、業主、承包商聯合體等單位表彰14項,賀信、表揚信四十五次,有力彰顯了“中國高鐵”和“中國電建”品牌的影響力。 建成開通后,兩地的出行時間由原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為雅加達、萬隆雙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沿線產業開發注入強大動力,對深化中印尼兩國務實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戰略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聚力前行同心致遠 雅萬高鐵1號隧道是全線控制性及重難點工程,也是雅萬高鐵全線唯一一座采用盾構機施工的隧道。 隧道最大埋深26米,隧道掘進施工采用中國自主研發并制造的直徑13.19米的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掘進過程中,盾構機下穿或側穿了在建輕軌、高速公路及其收費站和匝道、既有居民區、大清真寺、地下管線等多處風險點,地表和沿線建筑物沉降均控制在規范和標準范圍內,保證了高速公路安全運營,成型隧道不滲不漏,工程安全質量及文明環保的良好表現受到各方高度贊譽。 2號隧道是全線地質情況最復雜的重難點工程,全長1052米,全隧均為V級圍巖,圍巖具有“四高”——高液限、高壓縮比、高含水率、高孔隙率的特點。中國電建針對2號隧道復雜的工程地質條件,結合印尼當地的自然和工程條件,開展了持續的研究論證和精心設計,明確了工法要求和工藝紀律,確定了各步序“平面流水,立體交叉”作業原則,歷經21余次險情均安然無恙,2022年6月21日,2號隧道順利貫通。 由中國電建承建、運行的中國首個海外CRTSⅢ軌道板場,是雅萬高鐵“全系統、全要素、全生產鏈”中的重要一環,出產的CRTSⅢ型普通鋼筋混凝土軌道板,應用于雅萬高鐵全線。 該類型軌道板具有中國完全知識產權,屬于首次規?;瘧?。為保證質量安全標準,擦亮“中國標準”名片,中國電建嚴控關鍵工序,15390塊出場檢驗合格率高達100%。 中國電建承建雅萬高鐵全線鋪軌任務,正線鋪軌279.4公里,其中有砟軌道112.8公里,無砟軌道166.6公里。中國電建鋪軌團隊采用機鋪和人工散鋪相結合的方式,克服高溫降雨、工期緊張等施工難點,歷時近9個月,順利實現全線軌道鋪通。 雅萬高鐵聯調聯試期間列車時速達到350公里,標志著雅萬高鐵已達到設計速度標準,軌道性能、指標已達設計要求,為后續開展運行試驗和通車運營提供了有力支撐。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共聯共享民心相通 融入當地,建設當地。中國電建通過開展校園招聘會、社會招聘等方式,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印尼員工占比逐年增加,印尼員工的培訓力度不斷加大,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 印尼籍工程師阿南蒂亞接受采訪的畫面登上央視新聞聯播,“我是中國電建的一名技術工程師,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我很榮幸能被這樣一家有聲望的公司錄用。在這里,我參與了鋪軌基地聯絡線建設、50米鋼軌運輸試驗、軌道鋪設等工作,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我的祖國印度尼西亞見證自己參與建設的高鐵運營?!?/p> 每逢遇到節日,中國電建都會采購禮包和牛羊為當地村民送去節日祝福。2020年,中國電建為100名印尼孤兒提供了食物以及學習和生活用品。2021年、2022年,中國電建兩度攜手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向雅萬高鐵沿線居民、當地學校捐贈生活、學習物資。 印尼疫情期間,組織向當地醫院捐贈口罩、消毒酒精、洗手液、護目鏡和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給醫院一線醫生送牛奶。還為當地暴雨受災村民修路、修筑排水系統、疏通河道、捐贈糧食。
| |||||
【打印】【關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