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質量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多年來,水電六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質量意識,在參建的每一項工程中,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目標,持續深入進行“智慧”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擎,致力于通過“智慧+創新”的雙向賦能,打造技術先進、品質卓越、環保節能的精品工程。 以“智”謀質 助烏東德水電站成就卓越品質 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設“西電東送”中部輸電通道的骨干電源點的國家重點工程。 水電六局承建的烏東德右岸地下電站工程,廠房高度89.8米,為世界第一高,跨度居世界第四;尾水調壓井開挖直徑53米,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尾調室豎井群,地質條件復雜,開挖成型質量控制極其困難。 烏東德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工程,主要為陡傾薄層灰巖,巖層走向與廠房軸線小角度相交,位于褶皺核部,層間附碳質薄膜,溶蝕相對發育,開挖成型困難,施工變形控制問題突出。 圍繞廠房開挖成型與穩定的核心技術難題,六局技術團隊積極開展專項科技攻關,通過理論研究與工程實際相結合,采取大洞室、高邊墻、立體相交段安全穩定成型”技術,陡傾小夾角薄層巖體特高地下廠房開挖變形控制技術,有效控制了廠房變形,解決了工程難題,保證了廠房成型質量,實現了大型地下廠房施工技術的新突破。 針對全球最大直徑尾調室球冠穹頂開挖,采用了“環形導洞先行,中間預留巖柱支撐,周邊環形擴挖”的穹頂開挖新技術,圍繞穹頂中心軸線按不同半徑圓周水平鉆孔開挖,控制爆破規模和單段藥量,實現“以圓削球”目的,解決了53米直徑球冠穹頂的開挖成型和圍巖穩定難題;利用豎井群周邊排水廊道多層次布置聯通豎井的施工通道,變井挖為明挖,采用大型機械設備進行豎井開挖支護,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利于控制開挖變形,提升了開挖成型質量,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和難度。 通過科技創新,烏東德施工局有效地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創新潛能,保證了工程實體質量。烏東德工程先后獲評中國電建集團優質工程及遼寧省優質結構等獎項,實現了“爭創國家優質工程,打造中國水電國家名片升級版”的工程建設目標。 以“智”提質 助永川、安慶開辟“城市花園” 水電六局承建的永川區老城區污染源整治工程及安慶市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及2017年實施項目(1湖9河)施工項目,是當地集防洪排澇、城市整治與城市景觀形象于一體的重點民生工程。 面對污水直排、管網破損、雨污混流、溢流等各類問題,廣大建設者勤耕不綴,查源頭、制方案,精準施策、系統治理,對巷道、暗涵、管網、河道、化糞池進行清淤修復。 科技創新和工程質量管控,是項目實現“建設樣板工程”的重要抓手。項目部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對工程質量的提升和保障作用,開展創優策劃、樣板倉評定、技能比武大賽等一系列活動,推動了靜壓碎裂管施工技術、CIPP整體水翻法管道修復技術、河道淤泥二次利用技術、透水步道磚施工技術等多項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不斷提高工程施工建設的內在品質及外在品位,為工程“創優”提供了源源動力。 永川項目先后獲評電建集團優質工程獎和重慶市政優質工程金杯獎,安慶項目獲評安徽省建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黃山杯”及電建集團優質工程。 項目的實施,有效解決了城區雨污混流、生活污水外溢、污水下河等現象;通過河水生態治理、兩岸景觀工程改造,實現了“水質改善、生態修復、景觀再造”的多元目標,建成了江河湖聯動的生態水網體系,維護了河湖優良生態環境,打造了居民休閑娛樂打卡地”,開辟了城市花園。 以“智”助質 助濰坊項目添動力 濰坊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是濰坊新能源、高科技、新材料綠色項目的龍頭項目,也是水電六局積極響應國家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戰略部署及打造智慧工地的試點項目。 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部將智慧工地建設列入項目前期規劃,與工程施工同部署、同設計,與業內多家權威科技公司通力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開發了無人碾壓系統。系統以北斗導航系統為核心,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慣性導航和雷達多傳感融合技術,實現了無人施工,并大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將施工碾壓軌跡精確控制到10厘米范圍。系統基于 5G 技術融合智能算法生成的作業策略,可實現現場施工狀態、無人控制參數的雙向通訊及碾壓作業過程實時智能分析與反饋,有效提升碾壓作業智能化管控水平,進一步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率,為打造高標準的抽水蓄能電站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 同時,項目部開展了復雜環境條件下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工程智能化測量關鍵技術研究,采用無人機測繪仿地飛行技術、融合激光脈沖、高精度定位和慣性導航技術、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并通過軟件對激光點云內點按屬性、空中噪點、孤立點、分離低點、地面點等分類優化,點云去噪,對采集數據進行分析重建,坐標轉換生成三維模型。結合軟件對多期三維模型比對自動分析精確計算出水庫工程土石方開挖及回填體積,解決了抽水蓄能電站水庫工程土石方挖填平衡精度不高的問題,有效提高了施工質量。 建一座工程,樹一個品牌。在工程建設中,六局人將質量管理放在首位,全面把控好工程項目的每個環節,穩步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全面實現施工生產智能化、數字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 |||||
【打印】【關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