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尼泊爾與中國西藏接壤,世代與中國保持著密切友好的傳統友誼,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下,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水電六局是中國電建系統內較早嘗試開展國際業務的企業之一,與尼泊爾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5年,六局承建尼泊爾馬相迪水電站引水洞土建工程(引水洞開挖及混凝土襯砌工程),由此,開啟了六局與尼泊爾攜手并進、譜寫共贏發展的歷史篇章。 馬相迪水電站——奏響建設序曲 馬相迪水電站引水洞土建工程地質復雜、巖體破碎,施工環境高溫潮濕,塌方落石頻發。當時,六局派出了由150人組成的管理、施工團隊,承建7134.3米長引水隧洞、調壓井、75米長壓力斜井及3條岔管、3座地下廠房、3條尾水隧洞以及尾水閘門井等。 一千多個日夜里,建設團隊發揮“地下鐵軍”的專長,揮汗攻堅,將“六局智慧”應用于工程建設中。建設團隊將國內地下工程施工中總結的寶貴經驗積極運用在開挖過程中,采用了當時在國際上較為成熟且主流的新奧法光面爆破、ALIMAK爬罐斜洞開挖等技術,有效保證了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 六局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秀品格,也在尼泊爾的土地上得到充分展現。 因當時施工條件所限,引水隧洞開挖過程中,雖未發生大型塌方事故,但中小型的塌方、落石時有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在1986年8月18日引水隧洞正式開挖到1987年9月27日進尺達到3479米的這13個月時間里,發生塌方177次,巖體量超過1500立方米,平均每開挖20延米就發生一次9立方米的塌方。 建設團隊就是在這樣寸寸艱險、尺尺驚心、臨淵履薄的情況下,頭戴黃帽子,腳蹬黑雨靴,甩開膀子大干,揚起笑臉無懼無畏。透過一張張早已泛黃的舊照片,仿佛依舊可以嗅到空氣中混凝土特有的味道,感受到建設者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的建設激情。建設者們創造了4個作業面最高月進尺574.1米的好成績,1989年6月,水電站各主體項目完工,六局職工分期分批平安回國,但是六局建設者的故事卻在尼泊爾播下了種子。 上塔馬克西水電站——再續建設之緣 2010年9月,被譽為尼泊爾“國之榮耀”的上塔馬克西水電站正式開工,總裝機容量456兆瓦,是尼泊爾裝機最大、政府投資最多的水電站。時隔20余年,六局再次走進尼泊爾,承建上塔馬克西水電站地下廠房、主交通洞、尾水洞等土建工程。 在上塔馬克西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水電六局秉承著“誠信守約、過程控制、創優工程”的施工總體要求,創造性地提出了尼泊爾及行業質量控制管理法規辦法識別率、施工質量考核覆蓋率、預防措施處置率、質量隱患整改率、單元工程驗收合格率5個100%的質量控制標準,嚴抓施工質量與進度,積極采用業內、國內建筑行業10個大項11個小項新技術、5項新材料、3項新設備,為打造精品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建設過程中,有一天,因連日暴雨,項目部尾水出口附近的山體發生塌方,一只白色的狐貍被困。項目部投入了人員和設備,從上午忙到深夜,為小狐貍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中方職工對生命的尊重讓在場的尼籍職工感動,兩國職工的心因為營救小狐貍的行動而更加貼近。在后來發生的尼泊爾里氏8.1級大地震中,項目部營區及施工現場受損嚴重,尼籍職工與中方職工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并肩同行,共渡難關,六局也成為大地震后最快復工的施工企業。 2022年3月19日,上塔馬克西水電站舉行整體完工儀式,時任尼泊爾總理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帕出席活動并對參建單位給予高度認可,稱贊六局為彌補尼泊爾的電力缺口,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當地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上馬相迪水電站——困境之中展擔當 上馬相迪水電站是馬相迪河梯級水電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2017年,水電六局先后承建了進廠交通橋、送出工程應急方案132千伏輸電線路和馬相迪水電站開關站間隔升級等多個標段的工程。 項目于2015年4月8日正式開工,開工17天后便遭遇了尼泊爾里氏8.1級的“4·25”地震。震后口岸關閉,永久征地、停電協調等多重制約因素擺在眼前,施工生產舉步維艱。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面對困境,項目建設者和30年前在馬相迪奮戰的前輩們一樣,列出問題清單、抓住問題關鍵,動用了可動用的一切資源,找門路解決問題,積極進行復工建設。 2017年1月1日,上馬相迪水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截至目前,已安全穩定運行六年之久,累計發電量超過22億千瓦時,為首都加德滿都以及尼泊爾第一大旅游城市——博卡拉,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優質、清潔的能源,對緩解尼泊爾電力緊張,促進當地經濟、旅游和就業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創造了巨大價值,也成為了中資企業參與尼泊爾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尼兩國互利合作的典范。 邁拉穆齊引水工程——引來活水潤心田 邁拉穆齊引水工程是尼泊爾有史以來最大的飲用水項目,將邁拉穆齊河的源源活水送往加德滿都,解決加都谷地500多萬人安全用水,這個設想堪稱偉大。 然而,在籌備施工生產過程中,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人、材、機等內外部資源極度短缺的條件下,六局廣大建設者積極響應尼泊爾政府號召,主動擔當起疫情防控與施工生產的責任,全面盤點各方資源,合理規劃施工方案,最終在中方職工零感染、安全生產零事故、成品質量零缺陷的前提下,于2021年3月6日實現試通水。 2021年6月15日,邁拉穆齊河流域遭遇特大泥石流地質災害,施工現場及營區在泥石流過境后被砂石和淤泥所掩埋,部分地段深達20米。 彼時,項目上僅有4名中方員工和部分尼籍工人,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可供調用,隧洞內被掩埋情況不明,大型設備無法在狹窄的隧洞內回轉,人力無法撬動的巨石、濕軟的淤泥填滿整個洞室、無法有效排除煙霧的情況下,他們用雙手疏通排沙管,腳趟稀泥手刨肩抗,一次又一次往返于洞室內外……兩個月日夜不停的奮戰,終于讓潺潺活水再次流向加德滿都,展現了中國企業的組織力、行動力,再一次刷新了尼政府高層對中國企業的認知。 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在2023年6月17日深入邁拉穆齊項目一線視察時表示,邁拉穆齊項目是引以為傲的國家工程,是“國民自豪項目”,向所有參建人員表達敬意。 多拉卡縣公立學?;謴晚椖俊c燃尼泊爾的希望 援尼泊爾多拉卡縣公立學?;謴晚椖渴橇殖薪ǖ氖讉€援外項目,也是中國政府針對2015年“4·25”大地震后,為幫助恢復尼泊爾北部山區教育事業開展的重要援外項目。 兩所學校在大地震后幾近被摧毀,本就依山而建的教室滿眼的斷壁殘垣,室內潮濕悶熱昏暗無光,校長在學校項目開工儀式上表示,他每天都在擔心孩子們的安全,尤其在半年之久的雨季中,教室都未曾關過門。尼方政府和教育部迫切期待學校早日投入使用,六局對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感同身受。 建設正酣,卻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了長達166天的停工。 提起這段時期的感受,項目經理陳曾偉說:“我終于體會到了‘心急如焚’是什么樣的滋味。我甚至不敢去看校長的眼睛,會覺得辜負了他的期待?!蹦嵌螘r間,項目部的主要領導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翻來覆去地研討盡快復工的解決方案。 動用一切資源,鎖定目標工期不動搖。經過多方努力,2022年2月、6月,兩座學校的教學樓相繼封頂,希望越來越近,終于觸手可得。項目以援外項目中期驗收階段最好成績——優良等級,通過專家組考核,成為尼泊爾眾多援外項目中的標桿。 2023年4月,兩所援建學校迎來校慶紀念日,六局建設者受邀參與慶典活動,并代表中國電建向兩所學校捐贈了大量的文具、教具和體育用品,聽到今年10月新學校就能投入使用時,孩子們發出了歡呼聲。這歡呼聲的背后,是中國電建對尼泊爾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也是對尼泊爾孩子的誠摯祝福。 援尼泊爾多拉卡縣公立學?;謴晚椖渴谴龠M中尼兩國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共贏之舉,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友誼象征,也是中尼兩國政府加強教育等民生領域合作、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行動。 上崔樹里1水電站——屬地化引領新發展 2021年12月31日開工的尼泊爾上崔樹里1水電站項目是水電六局在尼泊爾最大的在建項目,也是全力推進屬地化管理的重點項目。 項目部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積極采用屬地化管理模式,結合項目部生產實際與周邊村鎮務工人員業務水平,以工種為單位,在充分征集外籍管理人員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招聘、薪資、管理、培訓”等程序化的屬地化用工管理模式,使內部管理與外部經營合法化、規范化、合理化,大大提高了施工生產效率,降低了非傳統社會安全風險。 “引導激勵、尊重互信”是上崔項目屬地化管理的又一亮點。項目部中尼職工比例高達1:7,項目部積極推進中尼跨文化交際,以“中尼一家親”和“勤正誠愛”作為項目文化內核,建立專門針對外籍職工的特別貢獻獎與優秀員工獎,不斷加大對當地民眾的幫扶力度,開展免費技術培訓促進技能轉化,扎實履行央企社會職責,用心、用情架起中尼兩國人民的“連心橋”。 在中尼兩國職工的不懈努力下,導流洞提前21天完成襯砌目標,廠房首層開挖、圍堰CSGR混凝土施工以及主交通洞等多條洞室的開挖支護節點如期完成,工程建設成果受到了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尼泊爾水利部、業主等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項目建成后,將對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優化能源電力結構、提升用電穩定性、維護能源安全起到積極作用。 從1985年到2023年,六局在助力尼泊爾工程建設,推動尼泊爾經濟發展中持續不懈地貢獻著智慧和力量。施工工藝在迭代、管理技術在進步、生產生活環境在改善,曾經的歷史成為了企業發展滄桑堅定的背景音,唯一不變的是中尼兩國人民始終如一的深厚情誼。 在尼泊爾,有一條六局資助建設的“電建路”;有跟著六局干了10年的魯達,他從普通村民成長為可以操著流利中文、獨當一面,帶領當地工人從事施工管理的廠房工區大工長;有通過“導師帶徒”成長起來的優秀HR比尼塔,她是中尼兩國職工之間溝通的“傳聲筒”和“收音機”…… 在項目,小車司機迪帕克在遭遇病魔后,中方職工在短短幾天內自發捐款超過30萬盧比,讓他不再受醫藥費困擾而安心養??;中方職工王晨晨和李彬與美麗的尼泊爾姑娘帕桑格和拉賈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譜寫了相伴一生的愛情故事。 近40年的相助相伴,兩代六局人的開拓與奮進,一個又一個民生項目與標桿工程,使六局實現了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發展,也實現了企業和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未來,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六局人走進尼泊爾,為改善尼泊爾能源電力結構,提升當地百姓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做出更多貢獻,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深化合作、深化友誼,實現共贏發展。 | |||||
【打印】【關閉】 | |||||